戴轶尘:俄乌冲突下的波兰对外关系

发布者:胡文静发布时间:2023-06-05浏览次数:10

导言: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举办之际,中国欧洲学会中东欧研究分会2023年年会顺利召开。全国中东欧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中东欧区域国别研究”“中东欧政治研究”“中东欧经济、社会研究”“中东欧外交研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研究”等议题,共聚研讨区域国别学视域下中东欧研究的路径与展望,发出智慧之声,为此与读者分享。

图片

戴轶尘,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研究室执行副主任、维谢格拉德集团研究中心副主任

图片

一、波兰对俄乌冲突的总体立场

俄乌冲突爆发后,波兰在对外关系上的政策重心转向如何应对俄罗斯安全威胁和支持乌克兰。

波兰之所以采取较为激进的反俄亲乌立场,是因为它始终将俄罗斯视为安全威胁,并自认为对俄乌冲突的爆发有“先见之明”,从而掌握了“道德高地”优势,在国内进行广泛的政治和社会动员。波兰领导人在一些重大的国内政治场合中不断使用诸如“侵略”“***主义”等词汇描绘俄罗斯,将历史和现状相勾连,激发波兰社会当中本就存在的恐俄情绪,并且通过社交媒体扩散至整个欧洲。

同时,波兰在对外关系上也将俄乌冲突嵌入到它所有的双边和多边外交议程中。波兰自居为乌克兰在欧盟内部的大使,是冲突爆发后与乌克兰进行双边接触最为频繁的欧洲国家。在欧盟内部,波兰通过三边和小多边的高层外交磋商打造了以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为主的鹰派小集团,经常在欧盟举行外长会议或峰会之前进行磋商,推动欧盟对俄罗斯施加更为强硬的制裁。目前,波兰还在寻求推动欧盟对俄罗斯进行第十一轮制裁,进一步扩大制裁范围。在北约框架下,波兰则利用“布加勒斯特9国”机制提升其在北约东翼的地位,影响北约的安全议程。此外,波兰也在诸多国际多边机制或场合,如联合国大会、世界粮食论坛中不遗余力地谴责俄罗斯,打击俄罗斯的国际声望。

二、波兰应对俄乌冲突的经济和军事举措

在经济上,波兰寻求去“俄罗斯化”,尤其是实现对俄罗斯的能源脱钩。为此波兰推出了“反普京盾牌” 计划,其核心是应对能源脱钩之后产生的经济后果,而波兰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主要被美国替代。在支持乌克兰方面,波兰也走在欧洲前列。波兰和乌克兰之间签订了一系列经贸、能源等领域的双边合作协议。从IMF提供的数据来看,俄乌冲突爆发后,波兰和乌克兰之间的贸易额大幅增长,波兰对乌克兰的投资也有显著上升,资金主要流向了乌克兰的金融、建筑、能源领域。波兰还和意大利达成协议,重建顿巴斯地区。

在军事上,俄乌冲突后波兰加紧扩充军备。在防务领域,波兰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美国在波兰的驻军扩充一倍,并在其境内设立了永久司令部和指挥中心。

三、俄乌冲突加剧波兰对外关系失衡

俄乌冲突推动波兰在欧洲—大西洋关系中更加倒向美国,加剧其对外关系的失衡。在拜登执政初期,波兰和美国之间因北溪2号和波兰国内的司法和媒体独立等问题存在分歧,双方领导人因直接交流受阻而有所隔阂。但俄乌冲突促使波兰和美国之间迅速恢复并加强双边高层接触,拜登本人在一年内两次访问波兰,显示出对波兰的高度重视。

但在波美关系改善的同时,波兰和欧盟之间的关系依旧充满矛盾,尤其是在波兰国内的司法改革问题上纷争不断。从表面看,波兰和欧盟争吵的是民主和价值观问题,但实质是在争夺波兰国内事务的最高决策权,是**至上的政府间主义和欧盟优先的超国家主义之间的斗争,这一矛盾具有长期性。因此,即使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领导人访问波兰以示团结,但并没有放松对波兰施加的“法治条件性”,仍坚持冻结预算并对波兰进行罚款。当前波兰政府仍在努力寻求欧盟放行复苏基金和预算的拨付,这一问题也是本次波兰议会大选的斗争焦点。

在短期内,波兰在对外关系上的失衡态势仍将继续。近期波兰总理访问美国,游说拜登政府继续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力度,同时质疑法国主张的战略自主,并不断敲打德国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援助。此外,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波兰政府也不愿缓和对俄罗斯的强硬立场。

(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