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美反制措施呈现三个特点:以进为退,通过谈判增加筹码;靶向打击,针对特朗普票仓州和关键摇摆州;准备备用工具,包括扩大反制领域至服务贸易和使用《反胁迫工具》。欧盟希望通过谈判达成平衡互利的成果,但对谈判前景持谨慎态度。
美新政府上台以来,关税战阴云已笼罩全球,造成货物贸易受阻,股市、汇市、债市三市动荡,世界贸易体系遭受严峻挑战,中国、欧盟、加拿大等经济体已明确反制措施。作为美国曾经的坚定盟友,欧盟在此次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中情感、利益“双受伤”。
此番欧盟承受的美国关税打击主要来自美国特定产业关税和“对等关税”政策。截至目前关税政策共分为三轮:第一轮针对特定产业——钢铁、铝及制品。2025年2月10日,美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自3月12日起对美国进口的钢铁、铝加征25%关税。第二轮针对特定产业——汽车。3月26日美方宣布对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其中,汽车关税已于4月3日生效,对汽车零部件加征的关税如美政策不作调整将于5月4日生效。第三轮是“对等关税”政策。4月2日美方宣布对全球180多个国家实施“对等关税”,其中,欧盟“对等关税”税率为20%。对此,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洲人感到被我们最长久的盟友背叛了”。
美关税战不仅令欧洲感觉被盟友背叛,同时也令其支柱产业深受其害。以汽车产业为例,汽车产业是欧盟的支柱产业,直接和密切相关的就业岗位达到1380万个,占欧盟就业人口的6%左右。2024年,美国是欧盟汽车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国,欧盟输美汽车及零部件超过600亿美元,占欧盟汽车出口总额的20%。根据牛津经济研究所的预测,美关税政策将对欧盟,尤其是德、意等主要汽车出口国造成严重影响,预计德国、意大利的汽车出口将分别下滑7.1%和6.6%,因此带来的汽车产业产值下降将分别达到5.3%和4.7%。其他受影响较严重的欧盟成员国还包括西班牙、法国等国。
4月9日,欧盟成员国就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提案(2025/778号法令)进行投票,26国赞同,匈牙利1国反对。会后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表示:“美国的关税不合理且具有破坏性,对双方乃至全球经济都造成了损害”。分析此番欧盟对美反制措施,可以发现欧盟反制策略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以进为退。欧盟此次通过对美进口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其实质是以进为退,为与美谈判增加筹码。首先,欧盟主动控制反制范围。虽然遭遇美国三轮关税打击,但此番欧盟反制仅针对美国3月12日生效的对进口钢铁、铝及制品加征25%关税的举措,并未将反制规模扩大。2024年,欧盟向美国出口钢铁、铝及制品约180亿欧元,欧盟对等反制涉及的美欧贸易产品约210亿欧元。其次,欧盟对美反制分阶段实施。欧盟此番对美反制分三阶段产施:原定4月15日生效的第一个阶段的反制措施涉及39亿欧元贸易商品;第二阶段拟于5月16日生效,涉及美欧贸易商品135亿欧元;12月1日起再实施最后一轮35亿欧元的反制措施。第三,欧盟主动从反制清单中删除敏感商品。欧盟此番反制是在欧盟2018/886号法令(针对2018年欧美钢铝贸易争端通过的法令,附反制商品清单)的基础上对反制商品进行调整。此番调整欧盟主动删除了有关威士忌酒的4个商品编码,即22083011、22083019、22083082、22083088,此前美方在社交平台威胁称“如果欧盟不取消将对美国威士忌征收的关税,美国将很快对所有来自法国和其他欧盟成员国的葡萄酒、香槟等酒类产品征收200%关税”。因此,欧盟此次将威士忌酒排除在反制清单之外,也被认为是避免激化矛盾的主动示好。第四,在美暂缓实施“对等关税”后马上暂缓报复性关税征收。4月9日美方宣布对未采取报复措施的国家暂缓90天执行“对等关税”,维持10%基准税率不变,但针对钢铁、铝、汽车等特定产业关税税率不受影响。即便美国并未豁免针对钢铁、铝和汽车产业的特定关税,冯德莱恩仍在同一天稍晚时间即表示“我们注意到特朗普总统的表态,我们愿意给谈判一个机会”。欧盟委员会于4月14日同时通过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和暂缓执行2个提案。由此可见,欧盟对美国关税战的应对策略主线仍是谈判为主,必要的反击也是为了更好的谈判。事实上,欧盟领导人也多次明确表示,欧盟倾向于与美国通过谈判达成平衡互利的成果。
二是靶向打击。欧盟此番推出的反制清单有针对性打击美总统特朗普的票仓。根据欧盟第2025/778号法令,欧盟此番反制商品清单主要包括五类商品:第一类是农产品和食品,是欧盟反制美国的重点,包括谷物及加工品(如大豆、玉米、小麦)、肉类及制品(如鲜/冻牛肉、禽肉、猪肉)、乳制品(如牛奶、奶酪)、果蔬及制品(如冷冻蔬菜、果汁)和蜂蜜、咖啡等。第二类是钢铁、铝及金属制品和化工品;第三类主要针对消费品及轻工业品,如纺织服装、家具家居用品和电子产品;第四类主要针对机械设备及交通工具,如农业机械、汽车发动机和轮胎、自行车及头盔等。第五类其他杂项产品如烟草、玩具及运动服务器等。欧盟此次反制可谓用心良苦。一方面,针对共和党票仓州和关键摇摆州有的放矢。如“红州”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盛产牛肉、路易斯安那州盛产家禽,关键摇摆州爱荷华州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分别位居全美第一、第二,欧盟精准地将鲜/冻牛肉、禽肉、玉米和大豆等均列入反制清单。另一方面,欧盟也清晰表达了“我能,但我不想”的态度。欧盟自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及食品位列第一、二位的是大豆(商品编码1201)和坚果(商品编码0802),2024年欧盟自美国进口大豆和坚果合计约47亿欧元(折合53.5亿美元),占欧盟自美国进口植物产品的74.7%。但根据第2025/778号法令,大豆和坚果两类产品被列入自2025年12月1日生效的第三批反制产品清单。
三是准备备用工具。欧盟各界对美国发起大规模关税战颇为震惊,加之近几年美国在阿富汗撤军、俄乌冲突等重大事件中的表现严重动摇了欧盟对美国的信任。因此,此番欧盟应对美国关税战对谈判不成后的反制做了比以往历次贸易冲突更充分的准备。其中,欧盟反制备用工具箱中最重要的两项工具是:第一项工具是扩大反制领域至服务贸易。2023年欧盟出台《数字市场法案》加强对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的监管,谷歌、苹果、Meta、亚马逊、微软等美国科技巨头均被列入首批“看门人”名单。因此,欧盟成员国多国政要表示,针对美国对欧盟拥有的超1000亿欧元规模的服务贸易顺差,欧盟与美国在谈判不利的情况下,可以对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在欧的数字服务业务征税。除数字服务外,美国银行业在欧盟的金融服务也被认为是备选的反制重点领域。第二项工具是2023年12月正式通过的《反胁迫工具》,该工具赋予欧盟采取包括贸易限制(加征关税、限制公共采购、出口管制等)、金融与投资制裁(冻结资产、限制资本流动等)和法律手段等多种工具应对经济胁迫行为。
细观欧盟此番反制美国关税的举措,欧盟沮丧又担忧的心情可见一斑。欧盟此番清晰传达出的应对基本策略是谈判为要、反制为辅,不想激化与美矛盾,主动控制对美反制规模、反制强度和实施进度,一旦发现转机则迅速回应。但欧盟同时也深知此次美国挑起的关税大战,决不会轻易偃旗息鼓,欧美谈判也未必一帆风顺。欧美互信根基已受到严重破坏。
据报道,目前美欧之间已经就关税问题进行正式贸易谈判。据媒体报道,美欧双方在最近交换了谈判文件,涵盖从关税到数字贸易和投资机会等领域。若美欧贸易谈判失败,欧盟计划对约100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