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工坊】严少华副研究员受邀开讲第106期学术工坊讲座

发布者:胡文静发布时间:2025-05-08浏览次数:10

57日,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严少华“中美博弈中的欧洲因素”为主题,为我校国别文化公选课《捷克与欧洲:历史文化与现实》上百名师生与留学生开展讲座。本次讲座也是捷克研究中心、欧洲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第106期学术工坊活动。

讲座指出,欧洲不仅是中美竞争的关键第三方,其战略自主性还可能反向塑造美国对华政策。讲座分析了“棋盘论”和“棋手论”两种观点:前者认为欧洲是中美竞争的被动场所,而后者强调欧洲有能力在中美之间找到自身定位并影响竞争走向。

随后,严少华副研究员进一步探讨了欧洲战略自主的概念,强调其核心是欧洲在相互依赖的世界中采取独立行动的能力。他进一步分析了欧洲战略自主的两种视角:跨大西洋视角和全球视角,以及作为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战略自主。他强调,欧洲战略自主不仅体现在减轻对美国的依赖,还体现在其对外部环境的塑造能力。

讲座还探讨了欧洲战略自主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关系。严少华副研究员指出,欧洲对华政策的独立性可能反向影响美国对华政策,这种影响体现在观念、制度和政策层面。他分析了欧美对华政策的协调机制,如欧美中国问题对话和欧美贸易与技术理事会,以及“去风险”概念的提出和传播,这些都反映了欧洲在中美博弈中的独特作用。最后,讲座展望了特朗普回归对中美欧关系的影响,强调欧洲、美国和中国相互关系中的复杂互动。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分析透彻,为现场听众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和丰富的知识收获,使大家对中美博弈中的欧洲因素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们的心得体会吧~

国贸242陈雅涵

听完严少华专家关于“中美博弈与欧洲战略自主”的讲座,收获颇丰。讲座从制度、观念层面剖析欧美对华动向,如欧美中国问题对话、贸易技术理事会的成立。还探讨欧洲在中美博弈中的角色,“棋手论”与“棋盘论”观点碰撞,展现欧洲战略定位的复杂性。这让我认识到国际政治格局的多变与微妙。欧洲凭借市场、技术等筹码有一定自主空间,但军事短板和内部差异又限制其战略自主性。我也深刻意识到国际关系研究需多视角分析,未来会持续关注相关动态,提升专业认知。

 


国贸242陆恩奇

近日聆听了“中美博弈中的欧洲”讲座,收获颇丰。

此次讲座让我大开眼界。它加深了我对国际关系复杂性的认知,原来大国间的博弈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欧洲等第三方力量也起着关键平衡作用。这也促使我反思,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存又存在竞争,国际关系的走向充满变数。作为大一学生,我不能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更要关注国际时事动态。今后,我会多渠道了解国际形势,提升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全球化视野,为日后学习和研究国际关系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讲座前,严少华副研究员与捷克研究中心、欧洲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相关人员在中捷文化交流中心进行了座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