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捷克政府决定暂时不设定引入欧元的具体期限。该决定是根据捷克财政部和捷克国家银行(ČNB)的联合建议作出的。一份对捷克加入欧元区准备情况的评估报告表明,捷克在去年达到了引入欧元所需的五项标准中的三项,分别是公共财政赤字、债务水平和利率水平。相反,捷克未能满足通胀标准,也尚未加入欧洲第二汇率机制(ERM II),这两项都是加入欧元区的必要条件。
捷克财政部长兹比涅克·斯坦尤拉(Zbyněk Stanjura)对捷克在公共财政领域满足标准表示赞赏。他指出,这使得开展关于引入欧元的讨论成为可能。“你找不到明确的经济理由来支持或反对采用欧元,而过去已引入欧元的其他国家经验表明,决定性因素在于民众的态度。目前,捷克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居民支持引入欧元,如果这一支持率不能提升到至少50%,我认为放弃拥有悠久历史的本国货币是没有意义的。”
捷克财政部和捷克国家银行(ČNB)发布的材料指出,捷克去年已满足引入欧元所需的三项标准,但未能达成通胀标准,该标准规定一国的年通胀率最多只能比欧元区通胀最低的三个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捷克财政部表示:“随着不利供给因素的缓解,以及此前收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逐渐显效,2024年捷克的通胀率处于捷克央行通胀目标的容忍区间内。然而,由于欧盟各国物价走势不一致,导致通胀标准值偏低。”2024年,捷克的平均通胀率为2.4%,较2023年的10.7%明显下降。捷克国家银行的通胀目标为2%。
捷克财政部预计,今年捷克将能够满足通胀标准,届时唯一未达成的要求将是加入欧洲第二汇率机制(ERM II)并维持两年。目前捷克尚未加入该机制,专家认为,捷克应尽可能将在此机制内的参与时长压缩至最低必要限度。因此,政府计划在确定引入欧元的具体时间后,再决定是否加入该机制。
该材料还包括一份关于捷克与欧元区经济协调程度的分析。分析指出,捷克在贸易和所有权方面与欧元区联系紧密,捷克克朗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也与欧元类似。然而,从经济角度来看,捷克经济与欧元区持续存在的结构差异也是问题所在,捷克工业占比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此外,捷克与欧元区的经济融合也尚未完成,双方在物价水平,尤其是工资水平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捷克在2004年加入欧盟时承诺将会采用欧元,但入盟条约并未规定该国加入欧元区的具体时间。在当年加入欧盟的十个国家中,已有七国引入了欧元,仍未加入的国家有捷克、波兰和匈牙利。目前,欧盟27个成员国中已有20个国家使用欧元,最新加入欧盟的克罗地亚于2023年正式启用欧元。
普华永道调查显示:近七成捷克企业领导者希望使用欧元
根据普华永道对190位企业首席执行官开展的CEO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捷克企业首席执行官认为捷克采用欧元将对其公司产生积极的业务影响。企业界对欧元的呼声明显增强;在2022年和2023年的调查中,分别有18%和24%的企业负责人将采用欧元视为政府最值得肯定的助力举措之一。
只有十分之一的企业领导者持相反意见,另有21%的领导者预计欧元带来的影响是中性的。同时,他们对捷克央行作为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主体的活动评价也同比大幅改善。52%的首席执行官对其在利率调控方面的表现给予了积极评价,而39%的首席执行官则对央行在汇率干预方面的举措表示了认可。
参考资料:
https://www.ceskenoviny.cz/zpravy/vlada-dnes-rozhodla-zatim-nestanovit-termin-zavedeni-eura-v-cesku/2658954
https://www.ceskenoviny.cz/zpravy/pruzkum-pwc-temer-70-procent-reditelu-ceskych-firem-chce-euro/266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