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纯教授受邀开讲第104期学术工坊讲座

发布者:胡文静发布时间:2025-04-17浏览次数:10

416日,来自复旦大学的丁纯教授以“欧盟经济政策与中欧经贸关系”为主题,为我校国别文化公选课《捷克与欧洲:历史文化与现实》《捷克语言与文化》上百名师生与留学生开展讲座。本次讲座也是捷克研究中心、欧洲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第104期学术工坊活动。

丁纯教授从欧盟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欧盟经济政策调整,以及中欧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展开深入剖析。丁教授首先回顾了欧盟经济的“光辉岁月”,指出其曾凭借制度性整合在全球化初期取得显著领先地位,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然而,近年来欧盟经济陷入衰退,各国经济普遍下滑,内部表现出现分化。其衰落成因涉及产业转型不畅、老龄化、官僚制度以及外部多重冲击。

随后,讲座聚焦于欧盟经济政策的调整。丁纯教授指出,为应对经济困境,欧盟在产业政策、单一市场建设、科技政策、经济安全、金融改革以及数字绿色双转型等多个领域进行了积极调整。这些政策旨在提升欧盟的经济竞争力,强化科技战略自主,保障经济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中欧经贸关系方面,丁纯教授分析了当前中欧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变化趋势,指出欧盟对华经贸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去风险”和“降依赖”的策略,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中欧新能源汽车争端作为双方经贸冲突的典型案例,反映了欧盟对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焦虑。丁纯教授认为,中欧经贸关系的现状受到产业竞争力变化、理念与制度差异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双方仍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未来前景可谨慎乐观预期。讲座最后,丁纯教授强调中欧经贸和产业联系紧密,无法脱钩,欧盟在全产业视角上对中国仍有比较优势,双方应坚持求同存异,挖掘合作潜力。

丁纯教授的精彩演讲无疑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为他们拓宽了国际经济视野,加深了对中欧经贸关系复杂性与重要性的认知,对未来学习和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们的心得体会吧~

财管242陈渝诺

听了“欧盟经济政策与中欧经贸关系”的讲座,令我收获颇丰,犹如推开了一扇重新审视中欧经济互动的窗,对相关领域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知。老师为了增加课堂的活力,积极与同学们互动,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就了解到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讲座对欧洲经济现状及成因的剖析,让我清晰洞察到欧洲经济的复杂生态。欧洲经济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同时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有许多应对的政策,然而,政策实施过程中也面临困境,这让我领悟到,政策制定需兼顾各方利益,且要具备前瞻性和灵活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

此次讲座于我而言,不仅是知识的扩充,更是思维的重塑。老师生动形象的为我们传授知识让我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去审视经济现象,理解经贸政策背后的逻辑。也让我了解到很多欧洲的科技发展,开阔了眼界。

 

国金242刘海燕

在参加“欧盟经济政策与中欧经贸关系”专题讲座后,我对当前中欧经贸关系的复杂格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中,欧盟对华经贸政策中的“去风险”与“降依赖”战略尤其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

讲座中专家系统梳理了2023年欧盟推进对华“去风险”战略的政策路径:从冯德莱恩主席提出政策概念,到《欧洲经济安全战略》的正式出台;从德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到法国推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这一系列政策实践表明,欧盟正在对其对华经贸战略进行系统性重构。

这一现象促使我从多维度进行反思:首先,在经济层面,欧盟的“去风险”战略虽然旨在优化供应链安全,但可能造成产业链重构的成本上升和市场效率损失。其次,在政治层面,该政策既反映了欧盟内部的安全焦虑,也折射出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政策转向可能对中欧长期建立的经贸互信机制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国际经贸关系研究必须具备多维视角:既要理解经济理性的政策考量,也要把握政治博弈的战略逻辑;既要关注短期政策效应,也要预判长期结构性影响。这启示我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建立“政治经济学”的交叉分析框架,持续跟踪国际政策动态,培养系统性思维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讲座前,丁纯教授与捷克研究中心、欧洲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相关人员在中捷文化交流中心进行了座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