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东欧研究】捷克新任欧盟委员会委员: 国际伙伴关系与“全球门户”计划
发布者:胡文静发布时间:2025-02-12浏览次数:10
本文分析了现任欧盟委员会框架下国际合作伙伴关系,聚焦待处理的议程和已实施的项目。如果欧洲议会批准,新任捷克委员将大力推动“全球门户”(Global Gateway)及其通过“欧洲团队”方式和“欧洲团队倡议”的具体实施。本文还将在更广泛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展开分析,并与美国和七国集团(G7)提出的相关倡议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全球门户”更像是美国主导的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战略项目。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于九月中旬公布了她的新团队,捷克获得了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委员的职位,由工业和贸易部长约瑟夫·斯凯拉(Jozef Skela)担任。经过复杂的职位分配谈判,这位捷克新任委员将负责欧盟的旗舰国际倡议——“全球门户”计划。其实际影响力将取决于约瑟夫·斯凯拉本人的表现。七月,捷克政府决定工业和贸易部长约瑟夫·斯凯拉作为捷克候选人,参与冯德莱恩领导下的新一届欧盟委员会选举。提名获得了内阁全体成员的支持,随后也得到了捷克众议院欧洲事务委员会(Committee on European Affairs of the Chamber of Deputies)的确认。政府内部也曾考虑过其他可能的人选,包括内政部长维特·拉库尚(Vít Rakušan)和欧洲议会议员达努谢·内鲁多娃(Danuše Nerudová)。后者可能因冯德莱恩对女性候选人的需求而收获更多机会,但工贸部长在捷克担任欧盟理事会主席国期间(2022年下半年)的表现更佳,尤其是能源危机时期,他成为欧洲能源政策领域的一个重要政治人物。由彼得·菲亚拉(Petr Fiala)领导的政府明确表示,捷克希望获得一个重要的经济职位,负责能源或者贸易。鉴于捷克长期以来对欧盟持建设性立场、坚定地支持跨大西洋关系并积极援助乌克兰,捷克政府对获得这样的职位充满信心。冯德莱恩八月访问布拉格期间,似乎也对捷克的诉求表示支持。甚至一些国际媒体也暗示,捷克可能会在新一届委员会中获得负责能源事务的职位;捷克欧洲事务部长马丁·德沃尔扎克(Martin Dvořák)则表示,约瑟夫·斯凯拉可能负责贸易事务。然而,令政府和反对派都十分意外的是,冯德莱恩决定优先考虑来自斯洛伐克的马罗什·谢夫科维奇(Maroš Šefčovič),纵使斯洛伐克与欧盟的关系紧张。捷克代表则被提名为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委员。据称,冯德莱恩曾向捷克提供多个较为低调的职位,包括负责研究与创新和危机管理。捷克总理拒绝了这些提议,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捷克接受了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委员职务。这也符合捷克的诉求,即获得一个经济职务,具有较大预算、强大的总署(Directorate-General)以及涉及能源、基础设施或投资等多个领域的议程。捷克总理表示,该职位涵盖了贸易、地缘政治和安全问题,符合他们的诉求。约瑟夫·斯凯拉本人强调,未来的职务将使他能够专注于加强欧洲安全、供应链多样化以及扩大欧洲公司在新兴市场的影响力。他负责“全球门户”,该战略被视为改善经济安全和发展欧盟与外部伙伴经济关系的关键工具。在这一点上,该职位符合捷克政策,即实现所谓的“去风险化”(derisking)并减少与具有不同政治和经济体制国家的相互依赖。捷克的欧盟委员职位充满挑战。首先,“全球门户”尚未发展成熟。其次,该职位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Kaja Kallas)和负责贸易与经济安全、机构间关系及透明度的委员马罗什·谢夫科维奇(Maroš Šefčovič)在功能上有重叠。这就要求他们彼此之间有效合作,避免在具体政策实施中出现竞争和矛盾。捷克公众对该职位关注度不高,政府需要说服选民相信他们为国家争取到了一个重要职位。捷克选民通常更关注国内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对外交政策或欧盟的关注较少。欧盟的政策和行动往往令人费解,公众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国家政治代表也不能很好地为公众加以解读。政府很难为捷克的欧盟委员树立积极的形象,尤其是他的职务并不能直接影响欧盟内部市场、捷克经济和商业和欧盟法律制度。然而,也有不少专家认为,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职务对整个欧盟来说十分重要。这一职位的实际政治意义将高度依赖于约瑟夫·斯凯拉能否积极推动他的愿景,并得到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的支持和资金。该职位同样具有地缘政治意义,特别是“全球门户”战略,预计到2027年的投资将高达3000亿欧元,全部由约瑟夫·斯凯拉管理。理论上,他可能会影响欧盟对中国的政策,并在对华关系上发挥作用。然而,如果他决定推动捷克政府目前所追求的基于意识形态和安全优先政策,这将对中欧关系产生负面影响。9月17日,欧盟官网上公开了冯德莱恩为每位委员撰写的“使命信”(Mission Letter)。欧盟委员会主席强调未来欧委会的三大核心优先事项:安全、基于社会市场经济的繁荣和民主。所有委员都要遵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欧洲绿色协议,以及今年欧盟代表制定的几份重要文件,包括《德拉吉报告》(关于欧洲竞争力)、《尼尼斯托报告》(关于国防防御准备)、《战略对话报告》(关于欧盟农业未来发展)和《莱塔报告》(关于单一市场)。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委员将被要求与欧盟委员会主席,预算、反欺诈和公共管理委员【已提名波兰人皮奥特·塞拉芬(Piotr Serafin)】以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拟提名爱沙尼亚人卡娅·卡拉斯(Kaja Kallas),等待欧洲议会批准】密切合作。欧盟委员会主席认为,捷克负责的职位对欧盟的繁荣、韧性和安全至关重要。最重要任务将是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全球门户”战略,使欧盟在基础设施投资、贸易和宏观经济支持方面的倡议对国际伙伴具有吸引力。捷克委员将继续沿用“欧洲团队”(Team Europe)方式,这一策略旨在协调欧盟各机构,创造积极的协同效应,汇聚欧盟机构、成员国、欧洲投资银行(EIB)、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以及私营部门,共同推动欧盟的国际合作与发展。“欧洲团队倡议”(Team Europe Initiatives,TEIs)是“欧洲团队”框架下的主要项目。截至目前,已启动了169个倡议,大多数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和瑞典是最活跃的参与者。法国参与了101个TEI项目,而捷克仅参与了13个。与此同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马耳他和斯洛文尼亚根本没有参与。因此,捷克新任委员需要使TEI项目更加平衡。他还需改善“全球门户”战略透明度、管理和运作,尤其是TEI项目。这一战略及具体项目的实施预计将推动西方人权和政治自由的理念,这也是欧盟一直的努力方向。捷克委员监管下的投资项目也应与“清洁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Clean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s)相一致,旨在严格的监管要求下,提供原材料、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与此相关的还有“公正转型伙伴关系”(Just Transition Partnerships,JTPs)。这些伙伴关系将帮助非欧盟国家实施脱碳政策,以赠款、贷款、投资或风险共担等形式提供支持。理论上,JTPs有助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将经济转型为绿色、碳中和模式。然而,在实践中,这些由欧盟主导的倡议可能继续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结构性不平等,通过强加外来西方规则,破坏当地的社会经济模式,约瑟夫·斯凯拉要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努力规避这一点。欧盟委员会主席强调,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应采取整体性的方法。换句话说,经济、安全和人道主义政策应当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以增强效率和影响力。地理上,重点应在非洲、中亚、印太地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这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日益重要的地位。尽管冯德莱恩呼吁约瑟夫·斯凯拉推动国际体系改革,使其更加包容,并符合“有效多边主义”。但实际上,“有效多边主义”依然延续了过时的集团主义思维,如“去风险化”和“友好外包”,具有排他性和分裂性。欧盟委员会虽奉行“基于规则的多边主义”和“包容性多边主义”,但其对美国盟友的依赖和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坚持,削弱了与中国和南半球国家的合作。“全球门户”战略于2021年12月启动,配合七国集团(G7)在同年6月提出的推动价值驱动、高标准、透明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的承诺。G7提出的“重建更好世界”(B3W)倡议与美国主导的“蓝点网络”(Blue Dot Network)相关,“蓝点网络”旨在促进全球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的原则并为发展中国家的项目筹集投资(捷克是除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西班牙、瑞士、土耳其和英国之外,仅有的四个正式支持该倡议的国家)。这些战略旨在反击“一带一路”倡议,为南半球国家提供替代方案。然而,B3W启动一年后在G7峰会上更名,表明西方国家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自2022年起,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PGII)成为G7领导人关注的议题。2024年G7峰会中宣布,将在2027年前投资6000亿美元。从白宫的官方声明可见,PGII的真正目的是实现“去风险化”和增强“志同道合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全球门户”也是遵循同样的逻辑。欧盟、法国和德国是G7成员国,也是“ 欧洲团队” 倡议主要贡献方。因此,欧盟的这一倡议实际上是美国主导的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战略工具。欧盟委员会为其制定了六项基本原则:(1)民主价值和高标准;(2)良好治理和透明度;(3)平等伙伴关系;(4)绿色清洁合作伙伴关系;(5)安全导向的伙伴关系;(6)促进私营部门投资。可持续连接的发展应涵盖资本、商品、人员及服务,重点集中在五个领域:(a)数字化;(b)气候与能源;(c)交通;(d)健康;(e)教育与研究。欧盟认识到数字化社会转型是发展的必经之路,有意在全球范围塑造数字领域的规范,提出“以人为本”的数字转型理念。这一理念在《塑造欧洲数字未来》(2020年)和《欧洲数字十年:2030年数字目标》(2023年)中有所体现。数字转型与绿色转型密切相关,包括应对气候危机、加强能源安全和发展清洁能源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相一致。然而,进一步的经济发展和繁荣要依赖扩大和升级硬件交通互联。对内,欧盟正在实施跨欧盟交通网(TEN-T)政策,涉及铁路、内陆水道、短途海运航线、海港和内陆港口、机场和货运站点。对外,欧盟委员会有意整合非洲和欧洲的交通网络,建设欧非战略走廊,推动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的实施。非洲将成为欧盟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它既是安全风险的源头,也有着大量经济机会。对欧洲来说,参与非洲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能有效减少**、共同创造非洲繁荣,是最符合欧洲利益的做法,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一种实施途径。捷克新任委员将负责推动“全球门户”计划。可以预见,随着全球竞争和对抗日益加剧,该计划大有可为。2021至2023年间,“全球门户”计划共投资了1790亿欧元,支持了225个重点项目,包括在纳米比亚建设绿色氢气设施、哥斯达黎加的脱碳政策、在菲律宾实施哥白尼地球观测计划、协助建设跨里海运输走廊和洛比托走廊、通过“欧洲团队”为非洲提供更好的疫苗和医疗服务、启动面向非洲的区域教师倡议。然而,关键问题在于,欧盟是否能够采取真正的多边合作,秉持互利共赢的立场,而不被针对其他国家的地缘政治动机所左右。【作者:Ladislav Zemánek;翻译:张斯淇;校对:黄萌萌;审核:鞠维伟;签发:赵江林】***中国-中东欧研究院非营利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7年4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注册成立,是中国在欧洲首家独立注册的新型智库。中国-中东欧研究院搭建起依托中东欧国家学者的学术研究网络。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是这些学者的原创研究成果。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的信息,目的在于加强对中东欧国家的认知,促进学术交流,但不代表中国-中东欧研究院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