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29日,第十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该研讨会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下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智库学术活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捷克研究中心作为浙江省唯一受邀智库参加会议并发声。
本次会议以“变化世界中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共谋发展、共话未来”为主题,设有“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的实践与创新”“中欧关系视角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中国的全球倡议与中东欧国家的发展机遇”“欧洲地缘政治经济变化下的中东欧国家”四个平行分论坛。百余位来自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阿尔巴尼亚、黑山、波黑、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家的前政要、智库学者、驻华使节,以及一百多位来自国内科研机构、高校、国家有关部委和媒体的代表参加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赵志敏、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匈牙利总理政治政策主任欧尔班·鲍拉日、捷克共和国前总理伊日·帕鲁贝克、罗马尼亚前副总理阿德里安·塞维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捷克研究中心6位专家出席此次会议,与国内及中东欧学者交流探讨,促进了国际间的思想碰撞与观点交流,发挥了国际传播作用。捷克研究中心特聘专家、捷克前总理伊日·帕鲁贝克在大会开幕式致辞。捷克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外交部前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捷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孔凡君教授,国际商学院院长兼捷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海燕教授,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转型与一体化研究室副主任姜琍、捷克科学院全球研究中心主任马雷克·赫鲁贝克两位中心特聘专家也在会上发表了他们的见解。
张海燕教授在平行分论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的实践与创新”作了题为《中东欧在中欧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分析》的专题分享,用大量详实的数据呈现了中欧汽车及零部件贸易流向、商品结构及电动汽车供应链现状,解析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在中欧汽车供应链中的优势环节,在此基础上对中欧汽车贸易面临的地缘政治紧张、关税及贸易壁垒、宏观经济预期下行等外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就区域供应链构建不断强化的趋势提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至少在三方面可以加强合作:一是共同服务中欧两大汽车市场及开发第三方市场;二是充分发挥各自区域优势、生产优势与服务优势,探索合作新路径;三是共同就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研发深化合作,实现共赢。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中国—中东欧研究院承办。自2013年以来,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已成功举办十届,今年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捷克研究中心连续六届受邀参与这一高端对话平台,不仅深化了中心与国内外众多智库及学术机构之间的交流与研讨,也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