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一省教授受邀开讲第九十期学术工坊讲座

发布者:胡文静发布时间:2024-04-30浏览次数:11

429日,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广西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郑一省教授“华侨农场文化形态与文化价值——兼论口述史访谈的路径和方法”为主题,为我校国别文化公选课《捷克与欧洲:历史文化与现实》的上百名师生和留学生开展讲座。本次讲座也是捷克研究中心第九十期学术工坊活动。

讲座伊始,郑一省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华侨农场的产生背景及其多样类型,为在场师生构筑了对华侨农场的初步认识。接着,他通过展示华侨农场的六个标识,结合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详细解读了华侨农场的文化形态,揭示了其作为一个文化模式鲜明的特殊地点,所展现出的“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此外,郑一省教授还通过丰富的案例,深入剖析了华侨农场的文化价值,激发了在场师生对华侨农场文化的浓厚兴趣与深入思考。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郑一省教授向听众介绍了口述史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使同学们对口述史这一研究领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他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分享了关于口述史访谈的独到见解与心得体会,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郑教授更是慷慨地将自己的两本口述史著作赠予我校,这不仅是对我校学术研究的支持,更是对同学们深入探索口述史领域的鼓励。

讲座结束后,与会教师积极提问、深入探讨,就华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郑一省教授的精彩演讲无疑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同学们纷纷表示,郑教授的讲座让他们获益良多,它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加深了他们对华侨农场以及口述史研究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华侨农场文化的浓厚兴趣。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们的心得体会吧~

会计2311 宣元媛

429日,我参加了来自广西的郑一省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华侨农场文化形态及文化价值的一个讲座。在这次讲座中,郑教授主要介绍了华侨农场的产生与类型华侨农场文化形态以及华侨农场文化价值三个方面的知识。

华侨农场不仅是一片丰饶的土地,更是一座历史的见证。每一块土地、每一栋建筑都充满了历史的痕迹,讲述着华人华侨们的艰辛历程和不屈精神。他们在海外打拼,但始终不忘自己的根,用自己的辛勤努力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在这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教授讲的文旅美食产业。教授介绍的各种东南亚美食,在PPT里展示的图片,不仅仅是为了吃,还能帮助渗透到地方的经济发展中。

华侨农场文化实际上是活的文化,从不同时期,一代华侨人民,他们坚忍不拔,勇往直前,无论身处何方,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华侨农场文化是活的文化,归侨侨眷是的重要部分,不同时期再度从华侨农场迁移至海外的华侨或归侨或侨眷,他们也是华侨农场文化中的重要成分。

通过今天的讲座,我对华侨农场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华侨农场,了解华人华侨们的精神风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们。

会计2311张馨蕊

在郑一省教授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了华侨农场这一概念。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华侨农场虽然是20世纪50-70年代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排华浪潮的产物,但如今在我国发展得也十分欣欣向荣。它同我国乡村一样,需要振兴发展,华侨农场及其文化实际上是归侨、侨眷,以及从华侨农场再度迁移港澳或海外其他国家华人的“根”之所在。它的文化活跃在当地民众的生活之中,也是当地发展的“先天优势”。

有许多归侨生活在华侨农场中,我国大约有84个华侨农场,大部分分布于南方,令人动容的是每一个华侨农场都富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这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有关。他们讲中华文化同西方,东南亚等地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属于他们的文化。怎么不算另一种意义上的“侨乡”呢?

它也带动了我过旅游业的发展,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风俗,获得了许多人的青睐,这也启发了我们对于旅游业的认知,走出自己的特色旅游业,也进一步为归侨们带来了切实的经济利益。

华侨农场文化形态呈现出“多元一体”特征,是多种文化和因素互相融合的聚合体;是在归侨文化、当地文化和外来文体的基础上形成的。华侨农场文化的内核是“归侨文化”,华侨农场文化是“亦土亦洋”的文化。

在真正了解了华侨农场后,才感受到不同文化擦出的强烈火花,以及时至变迁的历史发展,不由得感慨每个人的故事之精彩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