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迅速蔓延。中东欧多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中国与中东欧各国协司抗疫正在进行。中国与17国召开专家视频会议,向波兰、捷克、希腊等国援助抗疫物资,向塞尔维亚派出医疗专家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抗击疫情中守望相助,不断深化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卫生安全。各国越来越深刻体会到“人类是命运共同体,抗击疫情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此次疫情令世界对国际医学合作有了前所未有的清醒认识,开展国际医学合作的理念与实践也必将延续至疫情后,并向更多领域拓展。前瞻性思考中国国际医学合作的系统性方案,不仅是应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未雨绸缪,也是化“危”为“机”、把握机遇的务实之举。中国系统性推进国际医学合作,没有普适的“标准模板”,应以医学全产业链为主线.结合合作方优势与诉求,提高合作精准性与成功率。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这一领域具有合作基础且富有合作潜力,不仅应在抗击疫情中加强合作,更应在疫情后拓展深化,实现医药、医疗设备、医学诊断与医疗服务等领域的系统性合作,共同构建“健康丝绸之路”
中医药领城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深化中医药领域合作拥有良好基础。一是多个中东欧国家具有使用中草药保健、辅助治疗的传统,民众对中草药的认知更全面;二是捷克、罗马尼亚等国中草药种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三是中东欧国家中草药保健产品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与市场规模,匈牙利、捷克等国已通过中医立法;四是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医药领域的具体项目合作有前期基础。
抗击疫情为世界了解中医打开了一扇真实的窗,我国应进一步加强与中东欧国家中医领域的合作。首先,先易后难拓合作。中医保健与中医治疗对西方医疗体系的冲击不同,建议先从中医保健合作入手,逐步拓展至中医治疗领域。其次,优势互补享实利。我国中医保健倾向治疗化,中东欧中医保健更倾向生活化。中国可向中东欧国家学习中医保健产品的推广经验,同时发挥生产、资本与市场方面的优势与中东欧国家共同开拓欧洲市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还可在中药原料及中药保健品的进出口贸易方面加强合作,享受互惠“实”利。最后,要坚持细水长流共认同。推进中医治疗合作,需要广泛的民众认知作支撑,需要解决中医与西医两种体系、两种规制的诸多现实冲突,故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地在中医领域推进人文交流,增强互信互认。
生物医药领域
生物医药领域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产业战略的交汇点,该领域合作有潜力可挖、有探索价值、可持续推进。
有潜力可挖是基于现状数据得出的判断。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药品出口国排名中国位列第14位,匈牙利、波兰、斯洛文尼亚、捷克、希腊、保加利亚6国出口规模均在10亿美元以上,分列全球第18、21、22、25、26、33位,整体实力不容小觑,部分子领域具有世界竞争力。如血液制品、疫苗等 (HS3002) 产品匈牙利出口规模是中国的2.15倍,波兰是中国的1.10倍。另一值得高度关注的类目是成品药(HS3004) ,中东欧17国出口规模合计高达178.65亿美元,是中国出口规模的4.53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该领域合作市场潜力。